對于今年的房地產市場,業內普遍用低迷來形容,被給予厚望的金九銀十也并未給其帶來“錦上添花”的效果,銷售困境讓很多地產商愁眉不展。
當然,房地產并非一個行業在煎熬,圍繞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生態也并不樂觀,甚至已提前進入寒冬。在這個產業鏈上,房地產與相關行業一直是唇齒相依,興衰與共,其痛與樂,從來就是并存的。
記者通過對家具、建材等行業采訪發現,在房地產市場前景不明的背景下,房地產上下游行業還要在困境中度過“艱難歲月”。
尷尬的家具商
10月17日,記者來到位于朝陽區東壩的紅森家具廠看到,上萬平米的家具廠房處于半停工狀態,一些工人悠閑地在廠區內走來走去。
談起今年的行情,該廠負責人李松告訴記者,從下半年以來,銷售就出現嚴重下滑,訂單和銷售商回款比往年出現大幅減少,工廠不得不減少開工車間。
但一個尷尬的局面是,200多個工人每月要支付70多萬的工資,如果裁員,將來萬一市場行情有所扭轉,又很難招到工人,特別是熟練的技術工人。
“房地產市場和家具市場一環扣一環,肯定有影響。我們今年的情況是最差的,一邊是制造成本上漲,另一邊卻是市場進入波動期,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,賣不了好價格,也無法開出高薪解決用工問題,情況越來越糟糕。”該負責人無奈地說。
在這樣的僵持局面下,工廠度日如年,該負責人告訴記者,目前正在郊區或者河北尋找場地,準備搬家以減少開支。
一葉知秋,家具企業的不景氣還是市場倒逼的結果。前幾年樓市的瘋狂,催生了大批家具經銷商如春筍般涌現。在度過了快速發展期之后,不得不面臨行業萎縮帶來的經營陣痛。即使實力較強的大經銷商也紛紛表示,銷售額下降厲害,2014年似乎更難過了。
“宏觀來講,行業發展三至五年,就會有低谷期,再加之國際形勢的變化,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,萎縮是必然會出現的。”家具代理商劉昌說,“但房地產低迷帶來的沖擊是最直接的”。
面對困境,不少經銷商的發展計劃擱淺,隨時根據經營狀況來調整門店,市場好的地方就增加,不好的賣場就關店。同時,原來專注做高端產品的經銷商也開始探索多元化道路,開始針對消費能力較弱的中低端消費者推出產品。
“現在家具業很多大的經銷商都在虧本。”位于朝陽區的紅星美凱龍一家具經銷商說,“就拿十一黃金周來看,價格有優惠才有成交,旗下門店整體業績下滑了20%左右,銷售旺季也很平淡,蛋糕小了,搶的人多了,生意就更少了”。
在集美家具城一沙發賣場的經銷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加盟費加上裝修費、人工、樣品、倉庫租賃等,至少需要投入50萬以上,而按照今年的行情,很多人都處于虧損狀態,能贏利的一年也就幾萬元,還不如上班族的工資多。
而在家具企業集中的廣東省深圳市,則處于行業不景氣的暴風眼。自今年6月以來,深圳相繼有華源軒、富之島等多家家具企業遭遇資金危機。9月9日,知名品牌“百蘭床墊”的母公司深圳華仁實業公司,在其工廠門口貼出告示宣告倒閉。告示稱,因目前房地產行業不景氣,導致家具企業處境艱難,受到多方面影響,華仁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,導致嚴重虧損,只能選擇停業。
幾乎在同時,昔日在深圳家具業排名前列的富之島家具也傳出消息,其生產線工人因被拖欠約1000萬元人民幣工資而罷工停產。
“如果說2009年還是主動關門,現在就是真的倒了。”廣東省家具協會秘書長張承志形容目前家具市場是“溫水煮青蛙”,“虧也虧得不多,但每個月都會虧,錢就這樣沒有了,不是懸崖式的下跌,而是斜坡式的下滑”。
業內人士指出,家具行業持續低迷與房地產處于下行區間不無關系。“從經濟形勢來看,作為房地產行業的下游產業,家居生產行業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。”浙江省家具協會會長蔣鴻源表示。
但他同時認為,目前一些家具企業跨行業發展,易導致資金狀況出現問題,同時,行業也存在盲目擴張、產能過剩問題。曲美家具集團總裁趙瑞海則表示,房地產行業是上游行業,必然對家具行業有一定的影響,他認為關聯度在40%-50%左右。
近期,隨著一些地區房地產“限購”令的解除,房地產市場環境有望回暖,但同時,家具等房地產上下游行業仍將面臨震蕩。
然而,家具等房地產上下游行業是否能從中迅速受益仍有待觀察。有業內人士認為,家具市場等的萎靡并不能歸咎于限購,更多是受房地產、金融和大的經濟環境影響。
既然由于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外部需求乏力,并且短時間難有起色,家具行業只能在內部成本控制等方面下足功夫,尋求在商業模式、營銷渠道等方面轉型。
業內人士認為,家具行業傳統的銷售模式是,生產廠家—全國代理—省級代理—市級代理—消費者,成本較高,最終終端定價較高。當前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,傳統家具行業應多利用網絡推廣產品,減少中間商的成本,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渡過難關。
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指出,中國家具市場正由供不應求向供大于求轉變,不管是家具生產基地的廣東還是四川,產能都處于過剩狀態,行業處于轉折期,不久的將來可能有一批企業將要被淘汰掉。如果要在“洗牌”中搶到市場先機,轉型升級是關鍵。
易碎的玻璃
牽一發而動全身,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已經明顯傳導至其上下游企業,家具業的不景氣只是眾多產業鏈條的冰山一角。越來越多的現象都在證明同一個事實: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正在遠去。2013年之前,房地產行業與其相關行業一榮俱榮,多面開花。如今,即使在吸收各類刺激政策后,房地產市場仍難以恢復當年的“盛況”,這對相關行業的影響正在擴大。
10月11日,在“第二屆中國加工玻璃行業領軍企業家峰會”上,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佰恒表示,“玻璃行業的寒冬已經來臨,而真正的苦日子可能還在后面”。
“受樓市成交量下滑,房企減少開工面積影響,玻璃行業部分企業的訂單今年要明顯比2013年減少。”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副秘書長李會透露。
對此,業內人士提供的一份內部討論資料顯示,玻璃深加工市場的工程訂單的決定權掌握在大的幕墻公司手里,而隨著國家對房地產政策的持續調控,過去那種盲目建設的現象已不復存在,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步伐逐步趨緩,連帶著相關的建材行業也受到波及,訂單量驟減,且工程訂單因其交貨及結算周期過長,墊付資金過大,一般中小型玻璃深加工企業根本承擔不起。